锻件自由锻件的余热热处分常用工艺技巧
锻造余热淬火。
锻造余热淬火后,当自由锻造温度高于Ar3或Ar3~Ar1之间的某一温度时,将其淬火成合适的淬火介质,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。
锻件经过余热淬火和回火后,不仅可以更好地总结机床功能,而且可以降低功率,简化工艺流程,缩短生产周期,减少人员,降低淬火炉的投资价格。
锻造余热淬火和高温回火后,锻件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高于普通淬火和回火,而塑性和韧性略低于普通淬火和淬火回火(当两者的回火温度相近时)。如果锻造废热在较高的回火温度下淬火和回火(回火温度高于40-80℃以上的普通淬火和回火温度),其塑性和韧性等于或略高于普通淬火。锻造余热淬火后,在塑性和韧性相结合的条件下,锻件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,材料的切削性能可以改善,因为其晶粒比普通淬火的晶粒更厚。
锻造余热正火(退火)。
锻造余热正火(退火)形成后,当温度高于Ar3(亚共析钢)时,在正火炉、冷却箱或退火炉中进行正火或控制冷却,以获得正火组织。由于锻件的加热温度较高,采用该技术处理的锻件晶粒度较厚,通常用于热处理,但不适用于晶粒度要求较高的锻件。同时,处理后得到的组织是珠光体+铁素体的平均结构,在随后的热处理中没有结构遗传,晶粒可以细化。
锻造废热等温正火。
锻造余热等温正火是指锻造成型后,当温度高于Ar3(亚共析钢)时,快速冷却,冷却至等温温度,保持一段时间,然后风冷至室温。锻件成型后温度一般为900℃~1000℃,淬火速度一般控制在30℃~42℃/min,等温温度一般为550℃~680℃(具体根据不同材料确定)。
快速冷却是该工艺的一部分,它可以通过调整冷却风量、风速和风向来确保锻件冷却后的温度对称。等温温度根据材料的品种和所需硬度确定,通常选择在珠光体转变曲线的尖端,以缩短等温保持时间。锻造余热等温正火主要用于渗碳齿轮钢,如SCM420H、SCM822H、SAE8620H和20CrMnTiH。